![]() |
圖片來源: 網絡 |
「自我出生起那天,早慣這樣過......」
這次想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一個生命得到更新的故事。我們或許與故事中的主人翁一樣,陷在不同的苦難之中,感到無力,不知所措。這些苦難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看似沒有原因,我們卻要承受苦難的後果。身處的處境是難受的,或許故事中人物的經歷,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和鼓勵,繼續向前行。
「麻木了,我反正,沒能力高飛......」
約翰福音寫到,有一個生來瞎眼的人,在路上被耶穌遇見了。在那時候的文化,人普遍認為殘疾都是因罪而生,因為犯了罪,殘缺就是罪的代價。因此這時候門徒問到,到底是什麼原因令這人天生就有殘缺,是這人犯了罪,抑或是他的父母犯了罪?這道問題是非常合理的。即使到了今天,人仍然會覺得,一些失敗失望的經歷,都是源於自己的錯誤或是他人的惡意,才導致這種苦痛的結果。我們在家庭中感到不被關懷,在關係中感到被孤立,在工作中感到被欺壓,都是一種使人失望的苦痛。我們並不是每次都能找到要為這種痛苦負責的人,無助的感覺使人份外沮喪。苦難給人的感覺只會是負面的,當中只是一個黑暗的深淵,沒有一絲溫暖的陽光。天父的眼光卻並非如此。
「但那天,一個拉比卻未嫌棄......」
耶穌回答說,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這人的父母犯了罪,而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榮耀來。神從未撇下我們,不是在創造過後,將我們視作失敗的成品,任其受盡風吹雨打。反之,天父要將祝福臨在痛苦的人身上。憂傷痛悔的心,神必不輕看。或者部分苦難源自罪惡,但神仍會將之轉化為祝福。小鞋子在小的時候,由於年少氣盛,覺得在聖經上的知識略高於同儕,便妄想自己在信仰上優人一等,只視信仰為一種優越感。此等觀念極度錯誤,但卻難以糾正。在經歷了一次親人過身後,讓小鞋子從重反思這個信仰與自身的聯結,不再是一種知識上的學習,是與生命的羈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父是幽默的,知道我們所能承受的,用苦難讓人學習成長。
「讓眼光,專注在神特有的計劃,其實艱難時也能結出好果......」
那麼,當我們深陷在苦難當中時,我們可以如何調整我們的情緒?天父所容許人受的苦難,必不會超過我們所能承受的,而且天父一定會與我們同行。我們要抱著一種想法:神心中一定有完整的計劃,而神是愛我們的,神一定會安排最好的給我們。定睛在神的計劃當中,將自己完全交託,接受上帝在我們身上的工作,苦難,也不過是天父與我們經歷的一段過程。在最艱難的時刻過後,必會結出更甜蜜的果子。
「若你恰巧身處低窪被逆流擁抱,
神願幫扶提拔你風中起舞。」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