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經組組員分享(二)

6:28 PM

《學生團契小組查經的意義》

  每當談及校園學生基督徒團契的查經小組,大家可能會想像她是否類似自己所屬教會的小組查經般,每次都會有弟兄姊妹(甚或組長、導師、傳道人等)負責去預備,然後大家圍在一起,積極投入地回答預備者(帶領查經的人)的問題,並推進參加者領受到準備者所預備的訊息?抑或大家感受到一股無力感,思想著過去在基督徒群體一起查經總被沉悶和不甘充斥整個查經氣氛?當大家開始喚起這些印象時,容讓筆者邀請各位放下對學生基督徒團契查經小組的片刻想像,並邀請大家嘗試舉出一個例子--每星期在教會總會經歷得到的群體讀經體驗是什麼呢?

  那就是崇拜中的宣講(講道)。[1]為什麼?因為講道其中包含牧者宣講上主言說,及上主的靈親自臨在講道者與會眾當中,親自啟示衪自己。群體讀經從舊約時代摩西、以斯拉等向以色列民宣讀律法書及至新約時代耶穌與使徒四周宣講福音開展。初期教會基督徒與百姓聚集在一起,敬拜同一位永生神,從天亮至正午集體聆聽使徒和長老高聲誦讀經卷。[2]學校團契查經小組中,一群團友將教會一直傳承的群體讀經,推廣到校園處境繼續去實踐與學習。並把握學生主導的寶貴特質,大家彼此學習準備和帶領小組查經、學習閱讀被聖化的文字、願意放下專業主義與權威這些用以壓倒與自己對經文有異見的聲音、學習謙卑地聆聽上主的恩言,並讓經文和弟兄姊妹的回應時刻檢視自己和修正自己的理解。這些表現不盡是紙上談兵,乃是筆者多番在城大團契及FES(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的小組查經裡所體會和學習到的。

  與教會群體一樣,學生團契小組查經也是一群蒙上主拯救的罪人聚合而成。在查經過程中,大家也時常表現出自我中心、欠缺虛心聆聽的耳朵;掙扎於究竟是否繼續一同仔細閱讀、思考經文字裡行間所引發的問題;還是假手於釋經書、以往講道或主日學所提供的命題式或金句式經文訊息作了斷。

  然而從種種跡象看來,個人讀經甚至教會群體讀經當中仍有不少需要反思和改善的地方。這可能是因為弟兄姊妹間不再與查經組長單向交流,或只閱讀一兩遍後便合上聖經的經文溝通,而是懷著謙卑的心,亦肯定聖靈會帶來讀經第一手發現的想法,打開雙向交互的分享討論去實踐「沒有一人凌駕於別人之上」的合一見證發生。[3]

  盼望以上分享能鼓勵團契弟兄姊妹願意訴諸行動,參加團契小組查經去經驗群體讀經的生活。


[1]群體讀經包括崇拜中的宣講、主日學、團契查經等。關於更多信徒實踐群體讀經,鼓勵大家翻閱《我信讀經》蔣文忠著。頁46 – 48。
[2]洛尼‧克拉普(Rodney Clapp)在他其中一本著作《非凡的凡民 – 教會在後基督教世界中的文化身分》(A Peculiar People: the Church as culture in a post-Christian society)寫道:「聖經有不少部分(例如詩篇、新約援引的詩句)都是源自集體的崇拜。波斯人讓被擄的以色列人回歸故國的時候,以色列人並非各自拿著自己的經卷,躲在家裡。相反,百姓聚集在一起,從天亮到正午聆聽領袖誦讀聖經。保羅所寫的書信,是要向聚集一起的基督徒高聲誦讀的。」頁136。
[3]《我信讀經》頁47。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